第九百九十七章赵献侯编钟_寻宝神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九十七章赵献侯编钟

第(1/3)页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总的来说,后来的编钟不管在形制上还是精美程度上都要远远优于商周时期。

        考古工作人员在这个大墓中发掘出的第一件编钟体积不大,高四十厘米上下,呈现圆扁形状,有很多凸起的钮,顶部有一个贯穿孔,用来悬挂时穿绳子的。

        编钟表面铸造着错金银兽纹,似乎带了点少数民族的特点,可能和赵国所出的地理位置有关,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点影响。

        “李教授,朱教授,这编钟上也有铭文,有十多个呢,不过这些铭文的字体似乎有点奇怪。”

        一个工作人员不解的说道。

        李墨看了看笑道:“战国时候的文字可以分为‘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两大系统。六国文字指的是韩、赵、魏、齐、楚和燕六国,还有部分的中山国、越国和滕国等小国的文字,与金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笔画的随意简化,形体结构极为混乱。而秦国文字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较严谨统一,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

        由于各国和不同地区在文字书写方面的各行其是,造成了战国文字形体上的极大混乱,同一个字的写法大不相同。”

        朱昌平接着李墨的话头继续说道:“篆体分大篆和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文字书体广义的来讲都是大篆体。统一六国后通用的文字体叫秦篆,也就是后来说的小篆体。这个区分的时间段不是太严谨,所以大家大概了解下就可以。”

        “老师,对于六国文字的辨别我还不够精通,你看这上面的十四个铭文是什么意思?”

        “你不精通的东西难道我就精通?”朱昌平笑了笑说道,“我也不在这里献丑了,专业的事情找专业的人来做就行,对于文字的研究还是邀请清大的古文字专家赵教授来做鉴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4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