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朱棣要增兵!!!_大明:朕让你监国,大明全疯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朱棣要增兵!!!

第(2/3)页

进诏狱再也没出来后。

  对于这些看上去有些瘦弱的报童,每个人虽然不至于如何尊重,但是却基本不会辱骂或者欺负什么的。

  再加上报纸便宜,一文钱一张,一些没有时间去报亭买报纸的人,甚至会提前和一些报童打好招呼,多付出一文钱的价格或者给与一些别的好处,让报童将报纸直接送到家中。

  时间久了,应天的报童,也几乎差不多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加上每日都是天刚蒙蒙亮,按时的响起,几乎如同闹钟一般,更是让人差不多成了习惯。

  一大早,随着新的报纸出现,一些人习惯性的就匆匆穿好衣服,也顾不得洗漱,就立即先跑出门买上一份报纸。

  讲究些的,会先听听报童的呼喊内容,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则加快一些洗漱的速度。

  如果没有听见感兴趣的,就会显得不急不缓,等到洗漱完了,这才走出门,远远的将报童叫住,掏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铜板,随手潇洒的一抛,让报童接住后,就自行从报童手里拿过报纸。

  做完这些,这些人才站在原地将报纸打开,先行浏览一遍标题,看看大致的内容。

  然后合上报纸,方便的人会顺手买上一份早点或者早茶,然后不疾不徐的找上一个安静的位置,或是独自一人,或是三两成群的坐在那里,默默地将报纸再次打开,然后找到自己关心的板块细细阅读。

  这些事情就像是会传染一样,随着报纸的出现,似乎一边喝着早茶,一边看着报纸,都快成了应天大多数人的习惯。

  最开始是一些官员,会在坐班前找个茶馆看上一会儿,然后则是读书人,这些人时间更多,一看就是一大早,一边看,还会一边讨论。

  最后则是一些附庸风雅的商人,以及闲来无事,囊中也有几个铜子的百姓或者是贩夫走卒,这些人或许对于报纸并不是十分关注,但是也会对这些读书人喜欢的东西心生向往。

  而今天也是一样,听见报童呼喊,一些人开始起床洗漱,出门买报,然后找个茶馆,买上一份早茶,富裕些的还会点一些茶点。

  或是街边茶棚,或是洋气的小楼,又或是自家的庭院。

  打开报纸,这些人立即就被头版头条朝政新闻映入眼帘的几排加粗加大的标题字给震惊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世之基,归于一道!”

  这话很重,千里也好,万世也罢,这都是极尽的话语。

  而报纸的内容更是让一大群没有听说过水泥的人,差点把喝进嘴里的早茶给直接喷出来。

  许多人更是直接将原本端在手里的茶碗放到了一旁,读过之后,又担心自己眼花了一般,又重新再看了一遍。

  这期报纸的头版头条只有一个,那就是水泥路的新闻。

  而且整个文章还是从好几个记者的文章中进行了整合,由编辑重新修改整合的稿子。

  每个记者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记录旁观者的看法,有的喜欢写自己的见闻,还有的则喜欢找一些大儒,让大儒来做评价。

  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水泥是如何从一些灰色的粉末在短短几日间变成了一块坚硬的巨石的。

  更是记录了,工部是如何在短短数日里就修建成了这条长达四里,宽近七丈的水泥路的。

  特别是对于水泥路修建完成后,其坚硬的特性,以及整体都如同一块巨石一样的性质,做了极为详细的描写,

  甚至有的还把工部用来验收水泥路的测验,拿了出来,又用原本的老路进行了一次比试,其结果更是突出了水泥路的快捷方便。

  而无论是报纸里面用水泥凝沙成石的手段,还是短短几日里就修建成这条四里长的水泥路,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都是极为不可思议的。

  一些没有什么重要事情的人,这下也不急着继续看报纸了,早茶也不喝了,直接起身就向仪凤门走去。

  这些人不在少数,而且来的也是极早,但是即使如此,天刚亮,仪凤门至长江码头这边的水泥路这里还是挤满了各种各样问讯赶来的人。

  而应天府尹顾佐,得到消息后,更是不得不派出了大量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4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