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刘琦下派去了地方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一章 刘琦下派去了地方

第(2/3)页

领下,在襄阳诸学中挨间视察,不论是走到官学还是私学之中,他老人家也都受到了那些学子的极力追捧,各家学子都纷纷请蔡邕为他们现场讲经,愿聆听教诲。

  于是乎,蔡邕成了各家学堂的讲师,每走一处地方,便上前讲上一些,为学子传授一些自己的经验。

  时间一长,他竟然是还有些上瘾了。

  人上了岁数,特别是在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便会有所顿悟,就会懂得生活中,什么才是最弥足珍贵的。

  能够在晚年,找到一样让自己感兴趣,且愿意投身到其中的事业,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是何等幸福之事。

  而且在襄阳讲学的时候,蔡邕也与那些专攻古文经的学生进行了一些交流。

  除了所学的经学文章有所不同之外,古文经的学子在对待经血的思路方面,确实要比墨守成规的今文经学子强出太多。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蔡邕心中却不得不服气,因为这是事实。

  特别是如今郑学已经在世间广为流传,古文经学子结合郑玄‘今古合一,去芜存菁’的概念,能提出很多让蔡邕也无法反驳的观点,他嘴上虽然不说,但心中已经开始逐渐认可了。

  郑学的高深之处,就是将古今文的优点彼此相容,便是蔡邕这样的名士,面对郑学的观念,也只有退避三舍,暗自拜服。

  逐渐的,蔡邕开始明白刘表为什么要将古文经纳入到今文经的体系之中了。

  这不是刘表不遵从祖制,而是他为了发展出一个属于他山阳刘氏自己的学派,让自己的文名得意流传于后世所做的努力。

  蔡邕虽不认可,但却已经能够理解了。

  将襄阳城内的官学私学大概都调研了一番之后,刘琦遂将蔡邕请到了自己的府中,与他坦诚详谈。

  “伯喈公,实话实说,其实这几日请公在襄阳诸学巡视,并非是严君的意思,而是刘琦的决定……先前骗了伯喈公,还请伯喈公不雅怪罪。”

  蔡邕淡淡一笑,道:“其实这事老夫早先就已经猜到了,刘荆州虽然也是高明之士,但用这种方法挽留老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4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