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卷 第六十六节 成长速度
第(2/3)页
是一个必须要使用的权宜之策,因为你没有能创造出那么多能容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业和服务业岗位,这是现实。”
曹清泰脸色略阴,默默点头。
“但我有一个建议,除了招商引资外,平原省政府应当从职业教育培训这个角度来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技能培育,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劳动力素质,帮助他们在自我薪资水准上获得攀升,同时对整个平原的招商引资环境也是一个有力的改善,特别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招商引资时,如果你这个地区拥有的劳动力是经过初步技能培训的,和其他同等条件情况下的普通劳动力相比,那么无疑可以获得极大优势,哪怕企业方在薪资水准上付出多一些,对方也是愿意的,因为对方能赢得时间和商机。”
曹清泰也不是无能之辈,一听就明白了这个意思,“你的意思是我们应当以专项资金和专项工作的方式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
“对,其实这个技能提升可以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既可以包括工业方面,同样也可以包含第三产业和农业本身,比如服务业方面的,农业多种经营的技能,这些都可以进行普及推广,不求每个人都能在这种学习中获得和掌握多少,只要有一部分能成功,那么其起到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都是相当可观的。”
在沙正阳看来,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之所以迅速消散,除了人口政策带来的一些影响外,很大程度还是因为当初在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培训和提升上政府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和应对,进而极大的削弱和降低了本来是相当丰沛的劳动生产力。
相较于德国这类在职业培训上做到了极致的国家,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像是走了两个极端,一是大规模的大学扩招,使得各类大学充斥了大量的大学生,这些人毕业后其实并不具备多少实质性的工作技能,而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适应,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而另外一部分从义务教育出来的学生却直接进入了社会,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没有经过任何职业教育培训,他们的目的也更为直接浅显,那就是挣钱养家糊口,相当一部分直接前往沿海地区从事低端的体力劳动,其中极少数会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成长起来,但是绝大多数人会在各种日复一日的简单劳动中慢慢变老。
而国内企业的规模、属性以及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这些中小企业甚至是那些中大型企业都绝少能为这些工作者提供再培训再提升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哪怕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本身是具备成长空间的人员,最终还是湮没在时间的消磨中去了,尤其是等到从尚未成熟的十多二十岁变成了三四十岁家有妻儿的情况下,就更无可能沉下心来去实现自我素质能力的提升了。
相较于在这方面更为完善和成熟的德国职教体系,绝大部分未曾上大学的学生都进入了职教体系中进行技能培训,使得他们从一开始就具备最基本的既能成长基础,而随着进入企业的工作,各种培训和自我提升的机会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24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